星期六, 9月 07, 2013

五勞七傷

  五勞七傷是所有虛損性疾患的一個總稱。它有先天不足的稟賦因素,也有後天勞損失養的因素,還有自然衰老功能減退因素。《素問·宣明五氣》雲:久視傷血,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,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,是謂五勞所傷。《諸病源候論》中認為七傷是:大飽傷脾,大怒氣傷肝,強力舉重、久坐濕地傷腎,形寒飲冷傷肺,憂愁思慮傷心,風雨寒暑傷形,恐懼不節傷志

《灸經圖》治療五勞七傷首選髮際穴,位於鼻柱上髮際宛宛中,腦為元神之府,腦髓是人體各項生理功能的司令部。傳統上認為人老腳先老,而《灸經圖》顯然認為人老腦先老。腦髓空虛或鬱閉不通,會造成人體各個臟器功能衰退、失調。根據現代醫學研究,性功能障礙患者中90%以上是由於精神、神經中樞失調因素所致。
 
  艾灸髮際可直達腦巔,溫補通達以調元神,強化腦的統帥作用,達到髓海飽滿、智強體健目的。將頭部髮際穴作為強壯要穴,在現存針灸文獻中《灸經圖》是首次記載,腦強則身壯的思路也改變了傳統強壯穴位分佈在肢體的看法;關元穴為元陰元陽交關之所,故名關元,是生命之田,亦稱丹田,男子以藏精,女子主月事,為人體精血之根源,自古為強壯要穴;手髓孔(列缺穴)為手太陰之絡穴,別走陽明,為八脈交會穴之一,通于任脈,能調補腦和腎精……

  臨床中取申脈穴,八脈交會穴之一,申者伸也,上下開展,無所不伸也,主治勞極、冷痹、尿血、失精、失眠、眩暈、心悸耳鳴、中風不語等症;
  中封穴是神與魂之封地也,肝主筋,男子陰器為宗筋會聚之所,肝氣血旺盛通暢,陰器才能行其令,灸中封可治男子虛勞、陽萎、失精、陰縮、疝氣、莖中痛、小便淋瀝、遺尿等症。《灸經圖》治療五勞七傷,通過選用頭、體、四肢的組方配穴,通過調補人體精、氣、神,整體促使人體康復強健。
1、奇特的九宮八卦布穴
  傳統的針灸配穴組方一般遵循前後、左右、上下、表裡、遠近、循經、本經、異經、對症、子午流注等方法。
  而《灸經圖》無經無絡,僅有穴位、主治。傳統針灸治療五勞七傷必取先天之本腎和後天之本脾胃穴位,而《灸經圖》均不取二經穴位。

  灸經圖》選取的除關元穴是臨床常用強壯穴外,其餘穴位臨床上基本不作為強壯穴使用。那麼《灸經圖》治療五勞七傷是用什麼方法來配穴組方的?

《灸經圖》是在整體觀的理念下,根據天人合一思想,用九宮八卦來組方配穴。天地為一個大宇宙,人居於天地之間,人靠天地之氣生。人是一個小宇宙,小宇宙與大宇宙相應相對、息息相通。祖國醫學根據天體、日月星辰運行規律和大地九州之分野佈局,創立了九宮圖說。天地數理從一起始,到九而終。

  九宮圖中的中央一宮(中宮)上應北極星(古稱太一),恒居北方,是周圍八宮的指導核心。周圍八宮上應北斗星斗柄旋指北極星的四面八方,又應四時八節之時序變化,又應一年之中陰陽消長、升降、進退的不同階段,它代表人體生、長、化、收、藏的順應規律。八宮又與八卦相對應,八卦蘊含了宇宙、自然、人體變化之規律,以陰陽平衡為其恒久不變之理論基礎。八卦定乾坤,八卦也定人身。順天者健康,逆天者生病。兩者運動變化的協調和統一,是人體生命健康、生存的基本條件。
如果人體虛弱,又逢來自八方的虛邪賊風,正不勝邪,內外相因,就會患上肌弱、脈閉、身重等病症。如果人體中宮氣血旺盛,所統攝八宮迴圈有序堅固護內,就能正氣存內,邪不可幹
《內經》論述人的身形和九野相應是:
左足,左脅,左手,前胸、咽喉、頭面,右手,右脅,右足,腰、尻、下竅,六腑及肝、脾、腎膈下腹中(見圖1)。
《灸經圖》布穴是:左足,左膝,左手,頭額,右手,右膝,右足,下竅,腹中(見圖2) 。兩者相比較,除左右脅換成左右膝,僅取頭額、下竅、腹中外其餘皆相同。


從《灸經圖》治療五勞七傷九宮八卦布穴圖所示:
腹中的關元位居中央之宮屬招搖;
坎卦屬水,位居北方,應冬至、葉蟄,在人體下竅玉莖頭穴處;
艮卦屬土,位居東北方,應立春、天留,在左腳踝痹經、中封穴處;
震卦屬木,位居東方,應春分、倉門,在左膝腳五舟穴處;
巽卦屬木,位居東南方,應立夏、陰洛,在左手腕手髓孔穴處;
離卦屬火,位居南方,應夏至、上天,在頭額髮際穴處;
坤卦屬土,位居西南方,應立秋、玄委,在右手腕手髓孔穴處;兌卦屬金,位居西方,應秋分、倉果,在右膝腳五舟穴處;乾卦屬金,位居西北方,應立冬、新洛,在右腳踝痹經、中封穴處。
   圖2 中招搖、葉蟄、天留、倉門、陰洛、上天、玄委、倉果、新洛,分別為九宮名稱,這名稱的意義與各宮所代表不同時序現象有關。
  人體腰以上為陽,腰以下為陰,所以人體上部僅取髮際、手髓孔三處穴。人體下部陽少陰多,寒氣多從腳膝起,與離火髮際互根,坎水玉莖頭亦是陰寒多。
   張景岳論陽萎曰:火衰者十居七八,火盛者僅有之耳。所以人體下部6處取8 穴。人體9處取穴其中6處在人體四肢關節附近。
  《素問·陽明脈解》曰:四肢者諸陽之本也。四肢的關節部位是陽氣生髮、流注之地,是人體經脈肌骨的機關經隧,也是陽氣流通的樞紐和加壓站,所以四肢取穴均在腕關節、膝關節、踝關節附近。



在敦煌遺書單藥方和《千金要方》卷十四均用於癲狂及卒癲等症。五舟穴位于膝下廉紋頭,臨床上取雙側膝眼穴,主治勞損乏力、膝腫痹痛;腳痹經穴原圖未標出,所指未詳,